一切皆有預兆!當老人有這幾種情況的時候,家人要小心,莫留遺憾
人生就是生老病死。
按照過來人所說的經驗,大多數人在到了60歲後就進入了衰退期,體力快速下降,精力不濟,心力就跟不上了。
所以老年人容易心灰意冷,也容易“老大徒傷悲”。
幾十年來,我見過很多老人,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在老了後能說自己這輩子無愧無悔的,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幾分不滿意,認爲自己本來能夠行的,卻終究是蹉跎了。
也許這就是人生。既然“是非成敗轉頭空”,那麼如何安度晚年都成了一個大問題了。
沒有人能說清楚自己的壽命,但人在去世之前,確實是有預兆
據我所見所聞,人在臨終的時候,至少會有以下四種預兆:
1、突然的跌倒。這點家裡有老人的朋友千萬要注意,老人平常看起來身體不錯,你覺得五六十歲離死亡的事還很遠,實際上並非如此,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不一樣。
2、開始妄語。人在去世前的幾個月,甚至是一兩年的時間內,老人的意識會變得模糊,清醒的時候越來越少,這時候親人就要有心理準備了。
3、怕冷,易疲倦。畏寒怕冷是因爲陽氣不足,容易疲倦代表精力不濟,老人有這樣的情況是很常見的,但也容易爲身邊人所忽視。
4、精神越來越頹廢,突然有時候又變得精神很好,這很可能就是“迴光返照”了,家人最好是趁機圍在身邊,給老人最後的情感慰藉。
冥冥中自有定數
從步入中年後,我就越來越相信一點,那就是人生是思想和語言的映射,下面舉例說明。
我一個長輩的家庭就是如此,因爲父母的性格很強勢,幾個孩子平常都很怕父母,哪怕是在他們結婚後,仍然經常被父母訓斥和怒罵。
其中有一些話簡直跟詛咒一樣兇狠,更可怕的是,這些話後來幾乎一一驗證,這就證明了父母對子女命運的干預和影響之大。
農村裡的很多老人忌諱別人不好的說法是有原因的,他們未必相信吉祥話,他們只是本能地討厭“烏鴉嘴”。
我有個親人在去世前曾流露出輕生的意思,他在去給父親上墳的時候說老爺子自己在這裡很孤單,他以後要來陪……他當時也未必當真,但後來果不其然。這讓人不得不相信冥冥中自有定數。
人老了,最怕是過往的反噬和自我的否定
只顧眼前是人性的一大特點,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容易做錯事,包括造業和結因果。
我在養老院看望過某個親族的老人,他一輩子都是那種貪便宜的性格,損人利己,甚至損人不利己,等到了六十歲後,身體垮了,親情淡薄,自己孤苦伶仃,身心都受煎熬,真的很受罪。
看他的眼睛,幾乎是沒有光彩了,不知道他會不會對從前的事有過後悔,但如今別人知道不知道也無所謂了。
還有一些老人會在臨終前自我否定,他們覺得自己“沒用了”,“什麼都是假的”,“活着沒勁”……這樣一再從心理上暗示自己,否定自己的價值,那也容易加速死亡的到來。
人生在世,哪怕是一場戲,在曲終人散、燈火闌珊的時候,也應該是善自護持,善始善終纔對。
死亡不可怕,可怕的是過程的蒼白
生死本是自然,關鍵是生要燦爛,死要靜美,儘量做到盡情儘性,少留遺憾。
有些朋友給我留言說自己過去蹉跎歲月,浪費了很多時間,人生等於虛擲了。我就告訴他們這其實是沉迷於過去,是在過去的痛苦中自我折磨。
所謂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哪怕是我們活着的最後一天,也不應該浪費,一天24小時,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其意義。
通常來說,多數人都是到了中年階段開始痛悟前非,思想發生改變,想要好好度過自己的下半生。這就是上天給的啓示了,人生只要抓住這個最大的機會,人生就不至於過得蒼白。
多和少是相對的,一天過得有意義,一生就是有意義。